央行再度降息,对聚拢成形的楼市买气及“跃跃欲涨”的房价而言,无异“石破天惊”之举,等同宣告坚持两年的本轮调控,最后仍以失败告终。即使温总理一如预期于7月7日再次出面喊话,年内五度强调”绝不让房价出现反弹”,惟形势如此,怕已回天乏力矣。 经济衰退压力巨大
摆在眼前的现实是,正当市场犹在评估6月8日降息对房地产影响究竟有多大时,央行却出其不意的于7月6日再度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,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.25%,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.31%,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。如此一来,自然对观望中的消费者形成进一步之刺激作用。
央行年内两度降息及降准,充分说明经济下行的趋势已成为现象,甚至大于官方预期,然而令人忧心的是,中央不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,其本意或许是希望对疲软的实体经济能起到一定之扶持作用,但实际情况恐怕并非如此,更多的资金可能趁机流入楼市(当然这也在中央意料与意愿之中),以达到自己财富保值、增值目的,毕竟消费者心理预期已发生明显变化。那么,其中转折又从何而来呢?
限购“跛脚”其来有自
首先,是我最近一直强调的,限购看似未取消,且中央一再宣示将坚持执行,但按照相关规定,历经一年之后,当下已经有相当可观的非本地家庭具备购房资格,这就使得限购无异被打开突破口,而形同“跛脚”。
这群楼市需求的“预备部队”,在取得房票之后,正等待价位探底的最佳时机进场,而连续的双降——降准、降息(含公积金部分),无疑是不断对此类族群者释放出“召唤进场”的信号,加之持续两年的调控,市场已普遍认同政策底与价位底即使未充分“就位”,亦不远矣。其中,政策的分水岭是5月7日扬州救市方案几经波折仍顺利过关,带动许多地方政府群起效尤。价位的分水岭则是在年内第一次降息时,各个楼盘因成交回暖而取消或减少优惠措施(第三季可望回到无扣率时代),甚至按当前状况继续发展,房价向上提升已无疑义,因为整体事态有利于楼市运行。
或许眼尖的读者会发现进入今年第二季后,我就房地产走势已做出明显多方的判断,主要体现在对房价涨势更见信心。毕竟市场在变、政策在变,国内外经济、金融形势更是瞬息万变,而目前“万变不离其宗”的,是官方对房地产“欲舍还留”的矛盾情结、对经济衰退的惶恐不安,迫使调控只能“功败垂成”。
其实,如果单从上半年各项指标来看,调控效果还是相当明显的,以兴建房屋的原料——土地市场为例,不论土地宗数、用地面积、建设面积、楼面价、溢价率、土地出让金等,均在政策步步进逼的“压迫”下,快速滑落至近三年的最低点。数据显示,全国二十个重点城市今年上半年土地市场共成交2118块土地,出让金额累计为2397亿元,同比降幅达36.3%。
双降双底双预期”成楼市现实
其中,动见观瞻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之降幅更为惊人——土地成交综数367块、面积1567公顷,楼面价1664元/平方米,溢价率8.6%等各项指标均创2010年以来新低,尤其土地出让金仅440亿元,同比降幅达55.3%,令食指浩繁的地方政府心痛与心急不已!
总而言之,虽然0.25%的降息幅度并不特别巨大,甚至在实际金额上完全可以忽略不计,但如同胶囊含铬(致癌物),其累积的相乘效应却不容忽视,透过双“双降”(年内两次降息、降准)及“双底”的刺激,市场越过转折点,由“价稳量增”迈向“价量齐扬”的“双预期”,已成为难以避免的必然。
注: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,据此投资风险自负。
|